Ksu Library RSS

西安大雁塔現身於崑山科大圖書館

若讀者最近有來圖書館,相信一出2樓電梯,迎面可見一七層佛塔,此塔乃是仿造西安大雁塔而來,今天就來說說大雁塔的由來與典故。

大雁塔模型位於崑山科大圖書資訊館二樓

以下為維基百科節錄資訊
大雁塔,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大慈恩寺內,是一座7層方形佛塔。該塔是西安市內著名古蹟及標誌性建築,同時也是西安市市徽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。該塔始建於唐朝永徽三年(652年),起初是玄奘為保存佛經而建造的塔,後曾因年久失修和戰亂而多次遭到損毀,至五代後唐年間才成為現在的造型。清朝康熙年間時大雁塔開始出現傾斜,直至1996年時傾斜程度甚至達到1米左右,此後經過保護才有所恢復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大雁塔得到了專門保護。1963年,大雁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2013年時作為「絲綢之路:長安-天山廊道的路網」的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。
唐永徽三年(652年),為了保管從印度帶回來的數百部梵本佛經,玄奘在大慈恩寺的西院主持修建了一座西域風格的藏經塔。這座塔最初名稱為慈恩寺塔,此後被改稱為雁塔,最終與薦福寺內的小雁塔相區別而被改稱為大雁塔。而關於「雁塔」這一名稱的來歷,流傳較廣的說法認為是根據「埋雁建塔」的典故來命名的。
初建的大雁塔只有5層,塔身為外磚內土結構。到了武周長安年間時,塔身已經因磚縫之間長滿雜草而毀壞,武則天和王公們遂於長安年間捐資,將原塔拆除之後改建7層方形樓閣式塔,大曆年間被改建為10層,此後由於戰火原因被毀,此後再次被改建為7層。五代後唐長興年間(930-933年),西京留守安重霸曾對大雁塔加以維修,大雁塔此時基本定型。此後慈恩寺在戰火中荒廢,時至北宋時期慈恩寺僅剩一座大雁塔,其餘已經毀壞殆盡。明成化二年(1466年),包括大雁塔在內的慈恩寺被重新整修,萬曆三十二年(1604年)時又專門對大雁塔進行修葺,塔內各層被重新安裝了階梯,並且在唐代塔身外加砌一層塔身。清朝康熙年間時,大雁塔已經出現傾斜。
雁塔一名則由⌈埋雁建塔⌋典故而來,塔何以名大雁?據《大唐西域記》云,摩揭陀國有一座食三淨肉(不見、不聞、不為我殺)的小乘寺廟,因缺乏三淨肉,有比丘經行時,忽見雁群飛翔,戲言:「今日眾僧,中食不充。摩訶薩埵,宜知是時。」今天午齋食物不夠,大菩薩應知我們的心聲吧!話未說完,一隻雁從天墜死在僧人前面。比丘見了連忙稟報其他僧眾,眾僧聽後莫不悲傷感動,說:「佛陀巧設五乘佛法,隨機引導,我等還愚癡的守著小乘漸教,不知大乘佛法才是正理。我等應改變先前的修法,遵從我佛聖教啊!這隻大雁為了教化我等,捨身為法,應該褒揚作記,傳之千古。」於是建塔安葬大雁。從此有了「雁塔」的名稱。

北京大學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中心 西安大慈恩寺聯合贈

大雁塔不只代表的是在佛教的地位,在歷代的文人墨士更佔有經典的地位,因為在大雁塔題名,寓意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進士。唐代的新科進士在參加完曲江會宴後,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,就是題名於雁塔。唐韋絢的《劉賓客嘉話錄》記載:“慈恩題名,起自張莒,本於寺中閑游而題同年,人因為故事。”故事是這樣的:唐中宗神龍年間,新科進士張莒游覽京城名剎慈恩寺,一時興起,就把自己的名字題在了大雁塔下。不料,此舉引得文人紛紛效仿。尤其是新科進士,更把能在雁塔題名視為莫大的榮耀。他們在參加完曲江宴飲後,乘興集體來到大雁塔下,推舉擅長書法者將他們各自的姓名、籍貫和及第時間,用墨筆題寫在大雁塔的牆壁上。他們之中若有人日後做到了卿相,還要再將姓名改為朱筆書寫。雁塔題名,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趣談。最出名的要算是大詩人白居易了,他二十七歲一舉中第,按捺不住喜悅心情,揮毫寫下了“慈恩塔下題名處,十七人中最少年”的詩句。又如另一位新科進士劉滄,也在上面留下了“紫毫粉壁題仙籍”的自豪,簡直以為自己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了。一些沒有進士頭銜的權貴,對此也非常嫉妒。如唐武宗時的宰相李德裕不是進士出身,所以非常忌恨進士,於是不僅下令取消了曲江宴飲這一盛大活動,而且還命人將新科進士的題名全數除去。但是,由於雁塔題名終究是學子們夢寐以求的榮譽的象征,所以這種活動後代仍然沿襲不改。宋朝的士大夫對雁塔題名的先朝舊事仍舊津津樂道:“唐人登科,燕集曲江,題名雁塔,一代之榮。觀當時士風,以不得與為深恨。”(《寶刻叢編》卷7)至清朝的文康,在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二回中仍有“第一件事是勸你女婿讀書上進,早早的雁塔題名”的記載。流風波及朝野,影響既深且廣。當然,新進士題名並不僅限於慈恩寺一地,如唐昭宗天復四年(904),新科進士放榜,因昭宗當時車駕駐蹕於陝州,所以新科進士遂在陝州的開元寺題名。但影響最大的還是雁塔題名,所以後世群起效法之,並用為典故。不同的是,唐朝的題名一般是墨書於塔壁,兩宋以後,各朝的進士題名變成了刻石立碑。如高似孫《緯略》卷5記載:“本朝進士題名,皆刻名於相國、興國兩寺,蓋效慈恩也。”南宋時期,進士題名在禮部貢院或臨安的寺觀。元、明、清三朝,大都在國學之內立進士題名碑。
盡管歷次新科進士們的詩興正濃,但慈恩寺的牆壁畢竟空間有限,所以不久,大雁塔的白牆便成“花牆”。可惜的是,由於時過境遷,那些曾經滿牆的進士題名,到現在都已經無影無蹤了。
題名這風氣,到了現在,仍有不少人喜愛在各風景名勝處留名,想來也是悠久的文化遺毒影響,倒是在這邊提醒參觀讀者,來圖書館參觀時切莫仿效,保持水準,以免徒增困擾。

西安大雁塔原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