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剖「索書號」

圖書館最大宗的資料類型是圖書,經常到圖書館借書的人,跟「索書號」一定是絶佳的好朋友;偶爾來借書的人,對於「索書號」算有點熟悉;第一次想向圖書館借書的人,首先就要好好認識「索書號」,因為和它混熟了,才能夠快速又正確的拿到你想要的書。

「索書號」,從字面上來看就是拿書的號碼,由分類號和作者號組成,不是單一數字,而是至少兩串數(文)字組合。什麼是分類號?為什麼還要作者號呢?

分類號

分類號的基本概念是將人類知識分類,用號碼代替文字。圖書館不論館藏量多或少,為了讓圖書井然有序、有邏輯的排放在書架上,必須有一定的排架方式,讓同一類的圖書聚集一起,分類號就如此應運而生。以目前臺灣各個圖書館使用的分類號來看,大約有四套分類系統:中國圖書分類法、杜威十進分類法、美國國會圖書分類法、美國國家醫學圖書分類法。前者是針對中文圖書的分類號,後兩者是西文圖書分類號,差別在於杜威十進分類法用於中小型圖書館或公共圖書館,國會圖書分類法則以大學、學術性圖書館為主要使用單位,最後一個則是專用於醫學圖書館。

分類表內容很多,若有興趣查看相關分類,中國圖書分類法請參考國家圖書館的中文編目規範標準;杜威十進分類法請參考國家圖書館所做的簡表概述;美國國會圖書分類法請參考國會圖書館的分類大綱說明;美國國家醫學圖書分類法請參考其分類大綱說明

 

作者號

分類號的作用可以讓同一類的書聚集一起,可是,圖書館排書仍然必須要有先有後,究竟哪一本該先,哪一本該後,只有分類號仍嫌不足,於是再加上作者號來幫忙。每本書至少有一位作者,將作者姓名轉化成一組數字,再配合分類號,這樣就可以區分前後順序了。作者號的轉換取法,中英文有所不同,中文圖書會採用四角號碼五筆檢字法,這兩種取號方法都可以由編目人員自行計算得出;西文圖書大多數採用科特號,有專用的科特表可以核對。

多產的作者,假如作品都是同一個類號,那麼所有作品的索書號都會相同,可是,圖書館還是會想要做區分排序先後,各個圖書館做法不一樣,以崑山圖書館為例,會在作者號後面加上「-」並加上數字,代表作者的出版品數量。例如,以作者姓名「張曼娟」查詢崑山圖書館館藏,如下圖,前六筆張曼娟的作品之中,第一、二、四、六筆同類號,所以作者號後面有另加標記,而第三筆和第五筆,同一作者但不同類號,假如日後圖書館再買進同一作者的這兩種類號的圖書,在作者號上就會做標註。

有時,同一個分類號的圖書,不同作者,卻有相同的作者號,為了區別,圖書館也會在作者號後面再加上其它標記,以崑山圖書館來說,作者號後面加上「:」並加上數字,表示第幾位相同分類號又相同作者號的作者。如下圖為例,吳伯超、吳佩蓉兩位作者的作者號都是2624,也很巧合的圖書分類號一樣是494.1,因此可以看到比較新出版的作品,在作者號後面加上了「:2」以示區分。

其他還有一些圖書館區分作者與作品的方式就不再贅述。

 

索書號=分類號+作者號

最基本的索書號就是分類號加上作者號,索書號對讀者來說是快速、正確取得圖書的號碼;對圖書館來說,是將同類圖書聚集、同一作者出版品集中、圖書井然有序排列的方法。

書海茫茫,向圖書館借書,最快的方式就是查好索書號後直接到架上取書借閱,可是,偶爾放慢腳步,悠閒的在書架之間穿梭亦有不同的樂趣,也許會看到你從未想過的主題圖書,不過,最好先認識分類號,才知道自己是悠遊在哪個主題領域之中。

延伸閱讀:圖書資源

您可能也會喜歡…